2016年2月25日 星期四

五下 清末 沈葆楨和劉銘傳,到底有什麼不一樣?

這兩位都對臺灣有貢獻的清朝官員,你是否能正確分辨兩人的不同?

除了背課文之外,人的背後總是有更多有趣的故事。
來看看這篇部落格文章,做了更多詳細解說和比較喔!
http://blog.ilc.edu.tw/blog/blog/5322/post/88256/145967

劉銘傳相關建設

劉銘傳與海底電纜
http://blog.ilc.edu.tw/blog/blog/5322/trackbacks/435281

新增!臺灣電信發展史
新增!摩斯密碼/電碼 維基百科
玩一玩!摩斯密碼翻譯器

臺灣的電報線(海底電纜)發展歷史
(話筒裡的台灣 書摘)

淡福海纜看淡水海底電纜故事

清法戰爭

清法戰爭 淡水遺跡 重返古戰場

新增!西學堂
劉銘傳選擇採用歐式近代教育,除了教導外國語文,像英文、法文,還教導 一些新學問,包括:數學、測量、繪圖、計算、製造、操作等等…...,學習西方文 學,西方的制度,引進他們的機器和槍、砲、彈、械。但是現代化的結果,難免 會對固有的文化、風俗造成衝擊,為了減小影響,避免過於崇洋,所以也傳授一 些普通學科,兼讀傳統經史、儒家文化,學習漢字、漢文。
要能傳授這些課業給台灣人,當然需要聘請老師,至於能教授這些科目的也 大多是外國人,例如丹麥人、英國人等。
首批學生大約二十餘人,學費均為公費支出,「由附生考入者官府每月給予 銀 8 兩,由文童考入者每月給予 5 兩 7 錢,幼童每月給予 3 兩 8 錢,其餘文具圖 書則據實開支。」(許雪姬,2004)但西學堂的學生並不僅限於台灣學生,也有從 福建越洋來台就讀者。而西學堂被廢除後,其培育的部分學生,在日治初期成為 通譯,自福建來台的學生也留在台灣。
資料來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