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4月12日 星期三

[看電影學社會] 來自星星的傻瓜 關於宗教的哲學思考

由阿米爾罕擔任導演 深入探討"宗教"的優秀作品

描述一位外星人來到地球,脖子上召喚太空船的遙控器被搶而回不了家,在路人的建議下,開始尋找大家口中那位會幫人很多忙的"上帝"(神)。
而在宗教信仰十分多元的印度,也有很多迷信和神棍橫行的現象,透過外星人主角pk(譯作阿傻)單純的眼光,提出許多引人深思的問題。過程中妙趣橫生,卻又能發人深省,不免俗地又會讓你深深感動!



電影導讀


印度與巴基斯坦衝突

印度裡的多種宗教信仰

印度教 印度80%人口信仰
印度教(Hindu)是印度最主要的宗教信仰,印度教教義對於教徒的生老病死、思想、行為、階級,都有嚴格規範。屬於印度教的節慶和祭祀儀式,是印度人生活中最重要的大事。
印度教有濕婆(Shiva)、毘濕奴(Vishnu)、大梵天(Brahma)等三位一體神祇。大梵天代表創造,毘濕奴主掌保護,濕婆神主掌破壞。其中濕婆神和毘濕奴都有許多化身,每一個化身都是信徒膜拜的對象。而濕婆神的妻子─巴瓦娣(Parvati)和她的化身,兒子─象頭神甘尼許(Ganesh)...等,也受到印度教徒所崇敬。
濕婆神是印度教中最受敬畏的神祇,因此印度境內到處都有濕婆神廟。

電影中曾出現的克里希那Krishna,又譯黑天神、奎師那,被許多印度教派認為是至高無上的神



伊斯蘭教  跪拜祈禱  男子頭上白色圓頂帽、女子頭巾
回教(伊斯蘭教Islam)進入印度是西元7世紀左右,當時有許多阿拉伯商人來到印度經商,從此回教徒開始入侵此地。到了西元12世紀末期,回教徒在德里建立第一個回教政權。西元1506年,巴伯爾所建立的蒙兀兒帝國,使得回教文化在印度更加發揚光大。

回教教義與印度教差異極大,回教主張同胞愛,因此反對種姓制度,摒棄偶像崇拜。在印度,雖然回教徒與印度教徒,時常發生衝突,但是有些地區由於印回兩教混合之故,產生許多特殊的文化風情。

佛教    浴佛節

耆那教
15世紀時,出身於旁遮普地區的納那克(Nanak1469-1539年),創立錫克教(Sikh)。納那克自幼受到回教與印度教薰陶,所以融合兩教思想、開始闡揚統一論。錫克教主張一神論,反對種姓制度和偶像崇拜。

錫克教徒全部以「辛格Singh」為姓氏,外觀打扮與印度教徒明顯不同,錫克教徒身材較為高大、男性一律蓄有鬍鬚,手上帶著一只鐵製手鐲,象徵不可違背的教條。錫克教男性從小到大都不剪頭髮,頭上繫有特定樣式的頭巾。然而,錫克人可以和印度教徒通婚,其日常生活習慣、認知,與印度教徒十分類似。

錫克教的聖廟是旁遮普省第一大城安姆利則(Amritsar)的黃金聖殿(Golden Temple),殿內供奉有錫克教聖典,每天都有許許多多信徒在此虔誠膜拜。

錫克教
創始者是剎帝利階級出身的筏馱摩那(Mahavira),主張否定種姓制度與一神論,將詐欺、貪婪、偷竊、暴力、色慾視為人生大罪,同時把去除殺生的念頭和行為看成無上的美德。耆那教僧侶為了避免呼吸時、不小心殺害空氣中的生物,經常以一塊白布蒙住嘴巴和鼻子。

基督教 天主教
猶太教



服裝

到歐洲求學工作的印巴青年

東西文化的不同  結婚不是兩個人的事,是兩家人的事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希望聽到爸爸說"我以你為榮"(父權)


關於宗教的哲學提問

1.上帝(神)是人類的創造者,但人類又自己創造了(神)上帝?
2.你是打錯電話給山寨上帝了?還是給把上帝貼上各種標籤來予取予求的"神棍"?
3.上帝本沒有區別,是人們將它貼上了各種標籤,又以此來區分異己,甚至引發衝突戰爭
4.人或許需要宗教給予心靈上的支柱,但不該散播恐懼來利用這份需求
5.既然神的威力無窮,人類不斷求神保佑,為何神還得依靠人類的武力保護?為何還要為了鞏固宗教的勢力互相殘殺排擠呢?

文章來源:基督教論壇報 https://www.ct.org.tw/1248708#ixzz4dGpnrq7D

影評